意昂体育
热门搜索:
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意昂体育介绍 >

“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“”骗了多少人?现在旅行看手机就够

发布日期:2025-10-10 06:11 点击次数:54

你简历上的""爱好旅行"",到底在装什么?

打开招聘软件,十份简历里有八份写着""爱好旅行""。好像这四个字一写,就能给平凡的人生镀层金——显得你见过世面、灵魂有趣、格局打开。可摸着良心说:你上次不带攻略、不拍打卡照、纯粹为了""感受世界""的旅行,是哪年的事了?

我曾经也是这""装""队伍里的一员。二十几岁时,把""背包走过15国""当成社交货币,逢人就吹嘘在伊斯坦布尔坐过热气球,在圣托里尼看过日落。直到后来真的跑了33个国家,从纽约的摩天楼走到印度的恒河边,从冰岛的极光追到南非的草原,才突然惊醒:我们对旅行的执念,早就跑偏了。

一、你以为的""治愈"",其实是在给人生""打麻药""

上个月在北京国贸喝咖啡,邻桌女孩对着电脑叹气:""这周又加班到吐,下个月必须休年假去大理!""我心里咯噔一下——这不就是十年前的我吗?

那时候我在互联网公司做运营,KPI压得喘不过气,老板PUA、同事甩锅,每天下班都想辞职。唯一的盼头就是旅行:""等去了日本泡温泉,一切就好了""""等在巴黎铁塔下许愿,焦虑就没了""。可真到了东京,白天挤着地铁打卡浅草寺,晚上躲在酒店改方案;到了巴黎,埃菲尔铁塔下全是举着手机的游客,连找个拍照空位都要等半小时。

回来后呢?堆积的工作、复杂的人际关系、银行卡里的余额,纹丝不动地躺在那里。就像你感冒了不去吃药,反而跑去KTV吼两嗓子——当下是爽了,第二天该咳嗽还是咳嗽。

去年文旅部数据显示,72%的游客承认""旅行后焦虑反弹"",38%的人""一年内多次用旅行逃避现实""。我见过更极端的例子:有个朋友为了""逃离"",辞掉工作花光积蓄环游世界,回来后找不到工作,反而多了""没钱没工作""的新焦虑。

旅行能给你的,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能力,而是暂时忘记问题的麻醉剂。你逃得越频繁,面对现实的勇气就越弱。就像小孩子摔倒了,不哭着爬起来,反而等着大人抱——次数多了,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了。

二、互联网早就把""行万里路""的价值榨干了

""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""这句话,骗了我们两千年。

不是说古人说错了,而是时代变了。在没有印刷术的年代,李白要亲自去庐山,才能写出""飞流直下三千尺"";徐霞客得徒步十年,才能知道漓江的水有多清。可现在呢?你打开抖音,搜索""张家界玻璃栈道"",4K镜头带着你""云走""全程,连脚下的裂纹都看得清清楚楚;上B站看""敦煌莫高窟"",VR全景让你360度欣赏壁画,还能放大看菩萨的衣袂纹路——比你挤在人群里看后脑勺,体验感强十倍。

更讽刺的是,我们花大价钱去的""网红景点"",可能还不如手机里的滤镜好看。去年某平台发布《旅行照骗报告》:68%的用户遭遇过""图片与现实差距过大"",32%的人""到了现场想立刻走人""。我朋友去厦门那个""最美转角"",照片里是文艺小店+三角梅,现实是窄窄的巷子挤满旅行团,卖烤肠的油烟味飘得到处都是。

你可能会说:""现场的空气、声音、气味,是视频给不了的。""可仔细想想:你在清迈夜市闻到的冬阴功味,和小区门口泰式餐厅的味道,真有本质区别吗?你在威尼斯坐贡多拉听到的船夫歌声,和手机里的MP3,哪个更让你心动?

文旅部2024年数据显示,""云旅游""用户突破6亿,同比增长45%。越来越多人发现:与其花5万块去欧洲十国""打卡"",不如花500块充个视频会员,舒舒服服躺在家里看4K纪录片——至少不会被导游催着""快点走,下一站要迟到了""。

三、别再用""看世界""绑架孩子的童年

最让我心疼的,是那些被父母拖着""看世界""的孩子。

前几天在三亚机场,遇到一对夫妻吵架。妈妈哭着说:""我花了4万带他来三亚,就是想让他看看大海多辽阔,结果他天天吵着要回酒店玩沙子!""爸爸吼回去:""早跟你说他太小听不懂,你非说'别人家孩子都去'!""旁边的小男孩缩在椅子上,手里捏着个玩脏的沙滩玩具,眼睛红红的。

这场景太熟悉了。我亲戚家的孩子,6岁被带去埃及看金字塔,全程抱着iPad看动画片;8岁被拉去罗马斗兽场,在导游讲历史时睡着了;10岁跟着去冰岛看极光,冻得直哭要回酒店——现在一提旅行就抗拒,说""还不如在家拼乐高""。

教育专家李玫瑾早就说过:""孩子的认知发展有规律,3岁的孩子对'历史厚重'没概念,6岁的孩子分不清'自然奇观'和'公园假山'。强制他们'开眼界',就像给婴儿喂牛排——不仅消化不了,还会伤脾胃。""

去年某育儿平台调查显示,62%的家长承认""带娃旅行后亲子矛盾增加"",43%的孩子""旅行中出现情绪崩溃""。其实孩子要的很简单:在小区沙坑挖沙子,和小伙伴追蝴蝶,蹲在路边看蚂蚁搬家——这些""不值钱""的快乐,比你花几万块买的""人文熏陶"",更能滋养他们的童年。

四、旅行本身没错,错的是我们把它当""人生KPI""

写到这里,你可能会说:""照你这么说,旅行就是没用的?""

不是的。我现在每年还会旅行,但心态完全变了。不再列打卡清单,不再拍""假装岁月静好""的照片,就单纯找个安静的地方待着:在绍兴的古镇住一周,每天早上听乌篷船摇橹的声音,下午坐在茶馆看当地人下棋;去云南的村寨待十天,跟着老乡去田里摘菜,晚上围着火塘听他们讲故事。

没有""必须看到什么""的压力,没有""必须收获什么""的焦虑,反而感受到了旅行本该有的样子——不是逃离,不是炫耀,而是让自己慢下来,和世界好好相处。

其实旅行就像喝茶:你要是抱着""喝茶能治百病""的心态,只会越喝越失望;可要是单纯享受茶叶的清香、水流的温度,反而能品出点滋味来。

所以,别再纠结""去了多少个国家"",别再把""爱好旅行""写进简历,更别逼着孩子""看世界""。真正的成长,不在你打卡了多少景点,而在你是否能在平凡的日子里,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;不在你看过多少风景,而在你是否能接纳眼前的生活——哪怕它不够""高级"",不够""精彩"",但这才是你真实的人生。

下次再有人问你""爱好是什么"",你可以说""喜欢做饭"",""喜欢跑步"",甚至""喜欢发呆""——这些能让你在当下感到平静的事,比那个被过度美化的""旅行"",珍贵多了。

毕竟,能把眼前的苟且过明白,才是最了不起的""看世界""。"

#热问计划#

查看更多

推荐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