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30日,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,自8月1日起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25%关税,并附加未披露额度的“惩罚性费用”。这一决定瞬间引爆国际舆论,美印关系降至近年冰点。
贸易逆差与农业博弈是直接导火索。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,2024年美印贸易总额达1288亿美元,但印度对美顺差高达458亿美元。特朗普多次指责印度“关税全球最高”,其17%的平均税率远超美国对印的2%—3%。更关键的是,美国要求印度开放农业和乳制品市场,但印度数亿农民依赖本土产业生存,莫迪政府若让步将引发政治危机。今年4月,双方虽设定2030年贸易额达5000亿美元的目标,但农业谈判始终僵持。
地缘政治才是深层筹码。特朗普将关税与印度对俄关系挂钩,公开指责印度“从俄罗斯购买武器和能源,助长俄乌冲突”。这是美国首次以“次级制裁”逻辑惩罚贸易伙伴,试图迫使印度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选边站。印度虽在2024年大选中保住政权,但失去议会多数席位,莫迪难以在核心利益上妥协。
印度经济或遭重创。专家警告,25%关税可能使印度2025—2026年GDP增速下滑0.4个百分点,服装、珠宝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首当其冲。卢比汇率暴跌、股市跳水已反映市场恐慌。尽管印度计划8月中旬重启谈判,但特朗普的“极限施压”策略让协议前景黯淡。
这场关税战暴露了美国“美国优先”政策的霸道逻辑,也考验着印度在全球化与自主性之间的平衡术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