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月20日,华盛顿,特朗普刚宣誓完,就宣布暂停对乌克兰的军援和情报共享。
第二天,白宫团队放话要“一天结束战争”。
他任命了两名特使:基思·凯洛格盯乌克兰,史蒂夫·威特科夫跑中东和俄罗斯。
从2月起两人开始密集出访。
5月13日,他们在伊斯坦布尔试着撮合俄乌谈谈停火条款。
这步棋看着急,核心就是先卡再谈,用的是商人手法。
事实往下走。
凯洛格拒绝重拾2022年的伊斯坦布尔草案,说不公平,要重起炉灶。
威特科夫老提“领土交换”这条路。
8月4日,他去莫斯科见了普京。
回来对外说,俄方愿意谈“持久稳定和平”。
但他也承认,俄方想多拿顿巴斯和克里米亚的地盘。
意思很直白,就是边谈边要地。
9月上旬,联合国大会前后,特朗普公开说俄乌都“别无选择”。
他和普京都把话锋对向欧洲,指责欧盟援助“在搅局”。
据多家媒体报道,8月16日两人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空军基地见过面。
会后,特朗普更主动推动“土地让步”方案。
据纽约时报报道,他还劝欧洲领导人考虑承认俄方对已占区的控制,先把前线冻住。
这等于把压力往欧洲身上推。
8月17日,特朗普给基辅的提议是“模糊安全保证”。
说能帮防下一轮俄军进攻,但少说细节。
乌克兰方面要的是清楚的北约安排和安全条款。
特朗普团队内部也不齐。
凯洛格要全新方案,威特科夫觉得旧文本还能用。
结果,8月底“土地互换”说法在莫斯科被否认,沟通还起了误会。
因为美国这边按下暂停键,欧洲开始补位。
3月20日,欧盟在布鲁塞尔通过一揽子援助,约306亿欧元。
其中大约35亿来自冻结的俄方资产,用于买武器、修基建。
6月26日,盟国又加码约35亿欧元安全援助。
到9月,按公开口径统计,欧盟对乌总援助已超1380亿欧元,首次超过美方自2022年以来的约1146亿欧元。
4月欧盟再批约21亿欧元军援,七成以上来自欧洲工厂。
前线变化也有迹可查。
9月17日发布的战况汇总显示,8月19日至9月16日,俄军推进约226平方英里,比上期少了一些。
美国战研所9月19日的评估说,俄军在赫尔松方向再攻未果。
乌克兰则说反推回约160平方公里,并清了约170平方公里雷区。
同样的时间里,炮火还在,推进却慢,消耗在涨。
这就是拖长线的现实。
损耗有另一种写法。
9月18日,乌克兰通报,俄方归还了1000具士兵遗体。
这类交换背后,是前线高代价。
另外,美国暂停后,欧洲填了不少坑。
乌军的无人机和导弹继续打俄罗斯境内的炼化厂和油库。
俄边境地区供应吃紧的消息不断冒头。
特朗普也不是完全收手。
7月11日,他考虑过一个新军援包,规模在“几亿美元”一档。
但他没全放开,绑上了“美国优先”的条件。
7月14日他又公开放话,欧洲要多掏钱。
欧盟被迫再抬杠杆,国内压力跟着上来。
巴黎的街头有抗议,德国经济数据也不好看。
制裁继续收紧。
7月23日,欧盟再加一轮对俄限制,重点盯军工链。
更多防空系统被送到乌克兰前线。
黑海方向,巡逻更密,舰艇对峙增多。
9月19日,泽连斯基称东部有“重要进展”,收回一些点位。
8月21日,特朗普说自己“坐乘客位”,让俄乌直接对话,但他在社交平台继续推“领土交换”。
外界也在盯特朗普团队的运转。
5月23日,华盛顿邮报评论说,这个团队人多嘴杂,缺少主心骨。
8月29日,Politico说威特科夫的个人风格带来和俄方的误读。
特朗普“快速结束战争”的承诺,现实里走不快。
俄方一边打,一边顶着制裁,卢布波动、货架紧、兵员补充吃力。
乌方也有坚持:要明确安全义务,禁止打民用,不在黑海挑事。
把这些拼起来很像一场拉锯。
特朗普想快进,卖个人情给普京,同时让欧洲多出钱。
欧盟不接这碗水,2025年反而加码。
6月26日,北约拍板继续支持。
52国防联络组也让美国以象征方式在场。
9月5日前后,特朗普和普京继续把矛头指向欧洲。
但援助网还在收紧,不是松。
欧洲的坦克、防空、情报在往前线走。
俄军还能打,但要保持强度越来越难。
特朗普的赌注是欧洲扛不住。
到9月21日,欧盟还在加码,这口气暂时没断。
账面上,俄军还占着乌克兰大约五分之一的地。
人员、钱、设备三条线都在吃紧。
乌克兰有外部输血,但也要守,不能松。
美国这边,特朗普想当“和事佬”,又不想多掏钱。
掰手腕一轮轮下去,时间成了关键货币。
同样不能忽视的是民生。
乌克兰的电网在挨打,西方给了变压器和防空网。
俄罗斯的炼化和油库被打,内外运输跟着乱。
谈判窗口开了又关,关了又开。
谁都不想先说“我让步”,谁都不愿先停手。
下棋的手慢半拍,就可能丢子。
回到最初的起点。
特朗普先卡援助,再抛条件,是一套熟悉的交易路数。
普京盯着可拿到手的地块,尽量不退。
欧洲用钱和产线硬顶,想把缺口补上。
三方各算各的账,结果就是拖长。
夜里,基辅中央火车站的站台上,志愿者把一箱箱发电机零件和防无人机网卸到推车上,军人端着热茶核对清单,旁边一位来自布鲁塞尔的顾问拿着笔在箱号上划勾。
下一步,特朗普会放行哪一笔援助,普京会在哪条线加码,欧洲又能顶多久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