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昂体育
热门搜索:
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意昂体育介绍 >

真实面貌,美日韩携手,韩国总统强硬表态,一切早有安排!

发布日期:2025-08-28 09:44 点击次数:95

韩国的脸变得很快。

8月15日,李在明还在光复节庆典上讲得温温和和,说要尊重朝鲜体制,不搞吸纳统一,不搞敌对行动,还主动提了一个双手递上的邀请——请金正恩参加APEC会议。

十天后,人跑到华盛顿,在讲台上话锋一转,开始强调增加军费,引进先进军事装备,并和美日捆在一起应对来自平壤的“核与导弹威胁”,还保证会“坚决回应”挑衅。

这不是路线转向,这是换了一副面孔。

表面看,李在明前后的差别让人混乱,但这其实丝毫不意外。韩国历届总统,谁能躲过美军的阴影?

无论嘴上怎么念着“南北交流”,实际上中枢的安全政策,始终绕不过韩美同盟这个桩子。李在明在首尔说的那一套,对华盛顿是另一套。差别,不过是场合和听众而已。

尤其是在高达两三万美军呆在韩国的前提下,首尔到底能有多少自主的安全政策?从形式到内核,那更多是华盛顿的手在握着方向盘。

这一次的翻脸,其实是被朝鲜拒绝的那一刻就写好的。光复节的邀请,换来的是平壤的干脆拒绝。对于李在明的新政府,这是一次示范——想要缓和,很容易被打脸。而一旦被拒绝,回到强硬姿态几乎是韩国总统的惯性动作。

这种惯性不是今天才有的。

1945年8月,日本结束殖民统治后,半岛沿着北纬38度被分割为南北两方,两种制度、两种路径,自此彻底分流。5年后,锅彻底烧开,1950年6月25日,朝鲜战争爆发。三年的战争,几百万人的伤亡,换来的是1953年的《停战协定》。名字叫停战,但仗一天也没真正结束。

之后的几十年,双方的触碰几乎都是带着火药味的。1968年1月,朝鲜突击队摸到首尔总统府试图刺杀朴正熙。六年后,特工再动手,没能杀掉朴正熙,却杀死了他的妻子。

冷战尾声,情况有过一次缓和的机会。90年代末,金大中政府启动“阳光政策”,主动向北方伸手。2000年6月13日,他成了第一位踏上平壤的韩国总统,与金正日坐在一起签下《南北共同宣言》。

那段时间,朝韩关系仿佛有了点温度。可温度这东西,很容易被一桶冷水浇灭。

2008年,李明博上台,先是抹掉“阳光政策”,抛出“无核、开放、3000”的新方针。这套思路与平壤的逻辑完全对不上,很快双方角力升温。2010年的“天安”号击沉事件和延坪岛炮击,把两边又推回到了敌意正中间。

2017年,文在寅用冬奥会做台阶,重新把金正恩请到镜头里来。2018年,双方便有了《板门店宣言》,允诺增加交流、缓和军事紧张。可三次会晤之后,障碍出现在另一个方向——朝美关系。美方不松口,半岛无核化谈判死了火,南北气氛再降温。

2020年,“脱北者”事件,让原本就脆弱的联系彻底翻船。到2024年10月,韩国甚至派出无人机飞到平壤上空,撒下成千上万份反朝宣传单。这在朝鲜眼里,不是一种挑衅,而是直接打脸。

这样的剧本,一再重复。有人尝试缓和,却总在外部压力或突发摩擦下破局。这个循环成了魔咒——谁要敢动,先想想青瓦台外的那面墙,墙的另一面站着的是谁。

所以回头看李在明的这次“双面讲话”,它既是突然,也是必然。之前的那番温言软语,更像是外交上的见面礼,而不是路线变化。礼被拒绝,就拔出牙齿来。

从平壤的角度,他们对所谓的“尊重体制”并不买账。历史上,每一位南方领导人的承诺,往往随下一次选举或者一次危机就蒸发。而更现实的是,在美军存在和三边军事合作的加压下,朝鲜永远怀疑南方的独立性。

如今李在明说要增加国防预算,引进先进武器,这种话站在华盛顿的舞台上说,是合乎角色的。美方听的就是这种答卷,而且会以此来维护其在东北亚的战略布局。至于韩朝缓和,那是好听的话,不是急需的战略成果。

讽刺的是,这种表态和前任尹锡悦并无本质差别,哪怕竞选期间两人对朝政策口径并不一致。当上总统后,现实的压力和安全结构,把一切分歧压得很平。

而这种压力,不只是军事上的。美日韩三方的防务合作,正在被塑造成应对“核与导弹威胁”的统一外衣,但里面藏着更深层的地缘考量,比如牵制中国、稳固美日在区域内的控制力。这些目标的稳定性,远比韩朝关系的变量高得多。

李在明的选择,其实就是韩国的选择空间——在硬邦邦的同盟框架和动荡的半岛现实之间,他能走的路很窄。狭窄到,一旦向北伸手,被拒绝,就必须立刻向西方表忠心。

几十年来,无论是从“阳光政策”到板门店握手,还是从延坪岛炮击到无人机撒传单,每一次都是在暧昧和对峙之间摇摆。唯一始终没变的是,形势动起来,总有人会变脸,而且变得很快。

如今,华盛顿阶段性的满意了,平壤警惕的更深了,首尔依旧在夹层中喘息。半岛的空气,还是那股火药味,只是浓淡稍有不同。

查看更多

推荐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