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国押注1500亿美元,试图帮美国重建造船业。 这笔钱是韩国承诺向美总投资3500亿美元中的专项基金,目标直指海军订单。 特朗普高调宣称“让美国造船再次伟大”,但现实冰冷:美国造船业全球份额仅剩0.04%,而韩国自身份额正被中国挤压至17%。 韩华费城船厂二季度营业利润率低至-19.6%,造一艘集装箱船的成本是其他地区的6倍。 这场豪赌背后,是韩国用真金白银换取美国将汽车关税从25%降至15%的妥协。
美国造船业早已病入膏肓。 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4.3倍,供应链配套率仅41%,技术工人平均年龄高达52岁。 1920年《琼斯法案》要求美国港口间运输必须使用本土建造的船只,但保护主义反而推高成本,从洛杉矶到夏威夷的运费比到澳大利亚贵3倍。 韩华海洋高管直言美国设施“老旧得像博物馆”,培训新工人需4-5年,且无人愿干船厂苦活。 破冰船因焊接工艺不合格交付推迟3年,暴露技术断层。
韩国经济困境迫使它低头。 2023年一季度GDP萎缩0.1%,半导体对华出口暴跌23.5%。 为避免美国8月1日起加征25%关税,韩国紧急抛出“造船换市场”计划。 现代重工、三星重工等企业签署11项协议,承诺投资造船厂现代化改造。 但细节模糊:1500亿美元资金来源不明,政府仅称“以贷款和担保为主”。 韩企股价应声上涨,现代重工月涨12%,市值凭空增加32亿美元,但野村证券警告这“严重高估盈利风险”。
地缘政治绳索已套住韩国脖子。 美国要求韩国配合“遏制中国造船”,减少使用中国原材料。 但中国供应全球80%干货船产能,韩国造船业30%钢材和零部件依赖中国。 强行脱钩将推高韩国成本15%,还可能触发中国反制,中国占韩国出口总额的25%。 同时,美国以《伯恩斯-托尔夫森修正案》禁止外国造美军舰,韩国必须先砸50亿美元改造费城船厂,才能触碰海军订单。
韩华费城船厂成为现实样本。它在美国造一艘3600标箱集装箱船的成本,足够在亚洲造6艘同型船。 钢板采购常因供应链断裂停工,机器人焊接设备因缺乏维护团队闲置。 今年二季度,该厂营业利润率跌至-19.6%,陷入“干得越多亏得越狠”的死循环。 若要盈亏平衡,需十年稳定订单支撑,但特朗普政策朝令夕改,美韩协议甚至无法律约束力。
韩国技术流失已开始。 根据协议,三星重工需向美国维格尔集团转让舰船维修技术,现代重工则开放液化天然气船设计数据库。 中国曾用十年攻克液化天然气船技术,而美国通过交易直接获取韩国核心工艺。 更危险的是人才虹吸:韩国造船研究所40名工程师被挖至费城,本土高级焊工月流失超百人。
历史给出残酷参照。 1980年代日本为换取市场开放半导体技术,结果全球份额从50%暴跌至10%。如今韩国重蹈覆辙:中国正蚕食其液化天然气船订单,2024年全球74.7%新船订单流向中国。 韩国产业研究院研究员直言:“刚出ICU的产业,没有容错空间。 ”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