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昂体育
热门搜索:
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产品展示 >

降息曙光:7月CPI涨2.7%低于预期,核心CPI反弹至两月高!

发布日期:2025-08-18 13:25 点击次数:147

美国通胀和降息的博弈,像一场拉锯战,市场和决策者都在死磕,赌的就是谁先眨眼,谁先认输,这种时候,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,赌注摆在桌面上,气氛骤然紧张起来。

2025年8月12日这天,美国劳工统计局一份数据落地,直接把市场推到了新的风口浪尖,CPI环比上涨0.2%,这个数字看上去不大,和预期也对得上,但同比2.7%,居然比市场预期2.8%还要低那么一点,瞬间让交易员们的心思活络起来——降息的可能性,突然就近在眼前。

数据一出,市场反应很快,三大股指期货几乎同时拉升,纳指期货涨了0.41%,标普500期货涨0.36%,道指期货涨0.44%,美债收益率也跟着下挫了,2年期国债收益率直接下行近5bp,美元指数短线跳水,日内跌0.22%,现货黄金更是冲高到3354美元/盎司后又回落,所有资产都像被扔进了搅拌机,短短几分钟,风向就变了。

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,这份CPI数据,其实还是有点“分裂”的一面,表面看,总体通胀压力不大,市场担心的关税冲击也还没显现,最敏感的那根弦还没断掉,风险像悬在半空的剑,随时可能落下。

可细看数据,不是没有隐忧,核心CPI环比增长0.3%,同比涨幅3.1%,这个数字已经是2月以来的新高了,尤其剔除掉食品和能源的超级核心CPI——也就是不算住房的服务业通胀——环比居然涨了0.55%,同比3.59%,这两项数据都刷了年内高点,市场的乐观情绪其实有点站不住脚。

服务业全面上涨,尤其是机票、医疗服务、娱乐、家庭用品、二手车和卡车这些门类,7月都在涨,机票更是三年来最大涨幅,涨了4%,医疗保健指数也不含糊,环比增长0.7%,牙科服务暴涨2.6%,医院相关服务也涨了0.4%,这直接把超级核心CPI往上顶,燃料油和交通运输成本成了最大推手,可汽油和家庭食品又降了点,这种“此消彼长”的态势,让人更摸不透经济的真实走向。

其实美联储最怕的,就是服务业价格全面抬头,因为这种通胀一旦全面扩散,靠加息打压的难度会大大增加,尤其这波服务业涨价,和关税政策没有太直接关系,更多是内部成本和结构性问题在作祟,表面看起来没有大危机,可底下的火苗一点没灭,随时可能燎原。

住房这块,7月份环比也涨了0.2%,业主等价租金和租金指数都涨了0.3%,即便客场住宿指数降了1.0%,也难以抵消整体压力,医疗服务、航空票价、娱乐、家居用品、二手车这些分项都在涨,尤其是医疗和机票,涨幅比预期还猛,通信指数倒是降了0.3%,但这个板块权重有限,拉不回大盘。

商品这一块,剔除食品和能源以后,涨幅算温和,说明商品通胀压力缓了一些,玩具、体育用品、家居用品这些受关税影响的品类,虽然还在涨,但涨幅比上个月慢了点,关税的影响并没有像外界预想的那样“秒杀”消费端,供应链的调节作用还在,说明美国市场的弹性比想象中强。

这时候,分析师们的解读也开始分化,有“新美联储通讯社”之称的Nick Timiraos直接说,7月的通胀报告让降息概率进一步增加,大家对劳动力市场放缓的担心越来越重,物价压力没出现突变,这就给了美联储更多腾挪空间,至少不至于被通胀死死卡住脖子。

PIMCO的经济学家Tiffany Wilding就特别强调,这轮通胀压力主要集中在特定商品领域,其他领域进展缓慢,总体来看通胀可控,这种表态,实际上是对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,毕竟美联储最怕的就是通胀全面失控,现在看还没到那个程度。

B. Riley Wealth的Art Hogan也有类似看法,核心商品是上涨的主力,但能源和住房成本部分抵消了压力,这份数据不会改变美联储的未来路径,预计接下来的三次会议都会降息,市场已经提前给出了答案,降息的概率高达95%,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。

市场的真实情绪,其实比分析师嘴上说的还要极端,数据公布后,交易员们直接把美联储9月降息的概率拉到95%,这几乎相当于“宣判”,只要没有极端意外,美联储不降息反倒成了新闻,市场对货币宽松的渴望前所未有地强烈。

但从实质来看,这种集体“押注”背后,其实也反映了市场的焦虑,大家都清楚,过去几个月,美国就业增长降温,劳动力市场的韧性也在减弱,这才是让美联储左右为难的真正原因,降息是为了托底经济,不是单纯为了对抗通胀,现实的复杂性远超表面。

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还没完全消除,但更大的挑战,反而是内部的增长动力不足,服务业价格上涨、商品端压力缓解,这种结构性分裂,反而让政策选择变得更棘手,表层的温和数据,掩盖了深层的分裂和风险,政策制定者必须时刻警惕。

回顾整个事件,从数据公布到市场反应,再到分析师解读,每一步都在加剧市场的对立情绪,一方面是对通胀失控的恐惧,一方面是对降息救市的渴望,这种矛盾像拉锯一样,一直没有真正的定论。

美联储的每一次表态,每一份数据,都会被市场无限放大,信息的波动性远大于实体经济的变化,现实是,真正的转折点还没有来,所有人都在等9月,等美联储的又一次表态,市场的神经已经被绷到极限。

现在看,服务业价格上涨和劳动力市场降温同时出现,这种结构性矛盾还会持续发酵,货币政策空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充裕,降息或许是大概率事件,但降息之后,能否真正稳住经济,没人敢给保证。

金融市场已经用脚投票,资产价格的同步异动,本质上是一场风险偏好的集体迁徙,大家都在下注,但没人知道结果,数据背后的故事,比数据本身更值得细细琢磨。

接下来几周,所有目光都会聚焦在美联储,每一条数据、每一句官员表态,都可能成为新的爆点,市场悬念还在继续,结局还远远没有到来。

查看更多

推荐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