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本以为能月入过万,结果证书成了废纸!"35岁的沙女士攥着陪诊师证书,手机屏幕显示着零工市场微信群里冷清的接单信息。这个曾让无数人眼红的"黄金职业",正让越来越多考证者陷入焦虑。
1780元考来的证书,为何接不到单?今年2月,沙女士和好友在上海明天培训学校缴纳1780元,参加陪诊师培训。三节理论课加一节实操课,考核通过后拿到三方盖章的证书。但当她们准备大展身手时,却发现接单渠道形同虚设。
"所谓的官方平台根本查不到证书,派单全靠工作人员在微信群发消息。"沙女士展示的聊天记录显示,三个月里仅有的两单被秒抢。更讽刺的是,真正能接单的"安老护颐"小程序,很多老人根本不会用。
培训课程被指"水"过白菜汤学员们普遍反映课程含金量低。"理论课讲的都是生活常识,实操课几十人围着1个老师看演示。"有学员吐槽,承诺的医疗知识培训缩水成"参观式学习",最关键的急救技能只在结业考试前突击讲解。
这种"速成班"模式导致400多名持证陪诊师涌入市场,但浦东新区每月真实需求仅200-300单。零工市场工作人员张燕坦言:"老客户反复点单,新人很难抢到活。"
订单都去哪儿了?供需失衡成主因记者调查发现,陪诊行业存在三大怪象:
黄牛变装:部分机构借陪诊名义倒卖专家号,收费是正规服务的5-10倍
熟人经济:超50%订单被固定陪诊师垄断,新人难分羹
渠道割裂:官方平台与零工市场数据未打通,持证者接单靠"运气"
更严峻的是,上海市人社局虽推出医疗陪诊顾问培训项目,但市场培训仍鱼龙混杂。某业内人士爆料:"现在发证的机构比接单平台还多,证书含金量可想而知。"
#AIGC热点大赛#
官方试点能否破局?2025年1月,上海启动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,试图建立统一标准。但试点方案未明确培训细则,导致社会机构各自为战。浦东养老协会负责人直言:"没有国家认证标准,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。"
此刻,沙女士仍在零工市场等待派单。她算过账:按目前每月2单的接单量,考证的1780元成本需要2年才能回本。而在培训学校,新的陪诊师班仍在火热招生,教室墙上"月入过万"的宣传语格外刺眼。
(本文信息来源:上海市人社局试点方案、当事人采访记录、零工市场公开数据)
免责声明:本文基于公开报道及实地调研整理,部分案例尚未经司法确认,具体培训标准以官方文件为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