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力暴涨油量掉队:街头人都说中国这手“明牌”,你家钱包肯定沾边
菜市场门口,卖豆腐的老赵刚插上电磁炉就跳闸了,边上小超市老板娘火冒三丈,说最近电表转得比风扇都快,油价倒是没人提了,街坊们互相吐槽,谁家不是电费翻番、加油卡落灰,这年头,买车的还没开几回油门,电动车充电桩都排队排到小区门口,大家伙嘴上骂“割韭菜”,心里都明白,电的事儿才是真正的大事。
八月的热浪刚过,国家能源局扔出来一组数据,七月份中国全社会用电量直接干到10226亿千瓦时,涨幅8.6%,这是头一回单月冲破万亿关口,地球上其他国家看着都傻了眼,东南亚整个一年才这么多电,德国法国加一块都没咱这一个月用得猛,老厂区楼下的老李头感叹“电是真不便宜了”,但日子却离不开电,开空调、开冰箱、做饭、打游戏,离了电全都哑火。
可同一时间,油站老板在微信群里天天发红包“促销”,汽油卖不动了,柴油库存堆仓库,2025年上半年汽油消费才7575万吨,比去年又掉7%,柴油也跌了4%,以前年年喊着“油是命根子”,现在车多了油却没人加,街头修车铺卖机油的都开始琢磨要不要转行装充电桩,老油条司机们嘬牙花子,忍不住吐槽“电车抢生意,油车都快成古董了”。
最扎心的是,汽车数量飙到4.6亿辆,三个人里就有一个有车,可汽油销量还掉,这不是天方夜谭,是电动车把油车逼到墙角,半年多了,新能源车渗透率44%,路上跑着的电车将近3700万辆,光这些车就少用了1660万吨汽油,油站大哥都说现在加油像逛博物馆,曾经人挤人的加油站,现在成了网红拍照地。
东城菜市场见多识广的周阿姨说,以前谁家买了辆油车,左邻右舍都来瞅稀奇,现在小年轻直接上绿牌电车,充一次电能跑两三天,花的钱顶多是原来加油的十分之一,买菜回来路过停车场,油车一溜烟,电车一排排,插着充电枪像串糖葫芦,油车主心里直犯嘀咕,咱这车以后还值几个钱。
柴油的事儿更冷门,厂区里老工人都说,现在大机器都开始用氢能、用光伏,柴油机只剩“老掉牙”那点活路,宝武集团的氢基竖炉搞得风生水起,徐工氢能装载机在山西煤场干了一千小时连个毛病都没出,山西司机小高看着一排排新设备说“柴油都快被光伏和氢能赶下岗了”,厂里去年还发柴油补贴,今年直接给电卡。
曾经二十年前,谁家有辆柴油货车,走南闯北拉货挣钱,油价涨两毛都能引发全市卡车司机集体抗议,那时候柴油就是工业的命脉,是全中国“信仰式”刚需,现在新能源产业翻天覆地,光伏板贴满工业园区,连钢铁厂都开始用氢气炼铁,柴油只剩“老一辈的回忆”,新工人都学着用APP看电价波谷,谁还能天天靠柴油烧厂房。
身后政策也没闲着,2024年全国推《价格法修正草案》,强调“非化石能源消费要占到20%”,关键行业产能得超三成用高能效,地方电网公司开例会,电价有涨有跌,老百姓只盯着“阶梯电价”,谁家用电超了标准,直接跳档加价,小区物业和电力公司推来推去,没人替老百姓说话,电费账单越来越厚,电表越转越快。
街头的电力工人忙得脚不沾地,配电箱三天两头被换新,电网公司年底业绩喜人,发电厂工人说,今年奖金发得比去年多,可底下老百姓都盯着那点节能补贴,智能电表装上了,怎么看都是电多花钱少,社区微信群里天天有人晒电费账单,“电老虎”成了新段子。
隔壁县搞光伏扶贫,村口一排排太阳能板,乡亲们说国家给补贴,家里电视空调随便开,电站老板却抱怨“回本慢、政策年年变”,有人赚钱有人亏,村里老张去年投了五万装光伏,今年刚收回两千,儿子在外地打工劝他赶紧收手,怕哪天政策一变,连本都捞不回来。
城里白领们也不轻松,写字楼电梯、空调24小时待命,物业直接把电费摊进管理费,打工人只看见工资单少了几百块,没人关心这钱到底去哪了,老板们合计降本增效,办公司都往电价低的区搬,科技园区干脆自建变电站,搞AI、做大模型,拼的就是谁电费省,谁服务器多。
网上网友玩梗,“电动爹、油老母”,有人发段子说“加油站变成公园,充电桩排队比买奶茶还长”,还有人晒自家电表逆天跳数,下面评论区一片谩骂“电价快赶上房租了”,吐槽归吐槽,谁敢不用电,谁敢不开空调,空调一停,全屋人跟进了蒸笼一样。
老一辈工人还记得,十几年前,电厂工人是铁饭碗,配电工吃香喝辣,电费收缴员骑着摩托挨家挨户查表,谁家偷电一查一个准,现在全智能抄表,人工都快下岗,电力公司还把广告贴到小区电梯里,推高端用电套餐,月费套餐、峰谷分时,能省的都省,能赚的都赚,割韭菜割到老百姓头皮发麻。
油价倒是便宜了,可没人稀罕,新能源补贴一出,传统油车主心里不是滋味,二手车市场油车贬值比白菜还惨,原来十万块的油车,现在四五万都没人问津,车贩子说,新能源才是香饽饽,老油车快成“废铁”,油站员工都打趣“以后要学修电车,不然得喝西北风”。
电厂老板们高兴,发电量全球第一,利润翻倍,国家政策一边喊“控价”,一边批新电厂,环保标准年年升级,煤炭用量还高居世界第四,油气资源偏偏贫瘠,进口石油天然气卡脖子,发电厂烧煤烧得欢,新能源、风电、光伏一起上,电的天下谁都抢得头破血流。
普通人想躲坑,得学会盯着电表算账,峰谷分时能省点是一点,家里能换LED灯泡的赶紧换,能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抓紧装,电动车充电卡多办几个,选便宜的充,别信小区黄牛,别贪便宜买“私人桩”,出门在外能蹭电就蹭电,油车要慢慢出手,别等再砸手里,实在不行,拼车拼电拼网费,省点是点。
楼下小吃摊老板娘说得实在,吃饭能不点饮料就不点,家里能不开空调就别开,下回电价疯涨,别怪国家不提醒,电这玩意儿,以后只会越来越贵,不用还真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