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铁站那天,眼前一团橙色闪过,差点以为是哪个快递员飙车进了电竞比赛。
不是开玩笑,真没见过哪家公司这么会玩,阿里直接把骑手变成了行走的广告墙。
衣服上一片logo,密集得像刚装修完的写字楼大堂广告位,连袖口都没放过。
支付宝、淘宝、飞猪、阿里云,感觉再多贴两个二维码,送餐顺便还能扫码集卡,直接把“持续稳定流量”穿在身上。
骑手们自己倒是看得开,有人耸耸肩说“反正就一件衣服,能防风就行”。
但我蹲在小区门口,瞅着那一身橙色的“战袍”,心里总觉得哪里不对劲。
夏天三十七八度,衣服紧得跟真空包装似的,汗水顺着后背流,logo却越发鲜亮。
隔壁老王边抽烟边嘀咕:“这哪是工装,活脱脱一块流量牛排。”
说白了就是把骑手当广告牌了,谁还在意穿着舒服不舒服?
广告位才是命根子。
想当年,哪个大厂不是费劲巴拉砸钱买流量?
现在倒好,骑手一人一天150公里,免费给阿里系App刷存在感。
每个拐角、每个红灯、每次送餐,都是一次流量曝光。
数据翻出来看,阿里这波省下多少广告预算,真得让市场部同行集体失眠。
骑手年跑五万公里,换算成广告时长,足够在市中心大屏反复循环几个月。
你说这不是聪明,那什么才叫精明?
有意思的是,衣服的logo摆放也讲究。
最显眼的背部给支付宝,胸口留淘宝,袖口塞飞猪,裤腿还藏着阿里云。
外卖小哥穿上这身“赛车服”,就差没在头盔上印个“扫码有礼”。
更绝的是,这一身不光是广告,还是App之间的流量争夺战。
你抢背后,我抢胸口,有的骑手笑称“下次工装是不是直接分成 App 版块了?”
说到这儿,忍不住想起NBA球员球衣上的小广告补丁。
可人家球星一场比赛,广告费能买辆跑车。
骑手兄弟们呢?
一年下来,工资还不如明星一条微博广告。
有人说“创新营销”,可这创新总觉得带着点薅羊毛的味道。
流量贵得离谱,老板们打算盘打到骨头缝里。
骑手穿着紧身衣送外卖,老板穿着西装数广告曝光量,现实就是这么魔幻。
有网友调侃,外卖骑手已经成了城市“流量摆渡人”,一边跑单一边帮大厂省钱。
可你真问他们:“这衣服好穿吗?”
有人咧嘴笑,“像被塑料袋裹住,夏天能减肥。”
还有人悄声吐槽,穿着这身橙色,哪怕在夜路上都不怕被司机看不见。
你说是安全还是尴尬?
这问题搁这儿,谁也没法给个标准答案。
别的行业也不是没试过类似操作。
F1赛车、NBA联赛、欧洲五大足球俱乐部,广告赞助早就玩得飞起。
可人家是选品牌、拿分红,有选择权。
骑手们只能认命,谁让流量就是命脉。
互联网巨头把骑手变成流量入口,骑手把汗水变成工资,谁能说清这场博弈到底谁赢了?
再说回这橙色工装,有点像小时候爱看的动画片,所有角色都被规定好颜色和功能。
骑手从“城市英雄”变成了“广告标签”,一身橙色,走哪儿都像在给阿里做移动路演。
巨头眼里,骑手是人肉广告牌;可在我眼里,他们是城市生活的齿轮,一天少了他们,外卖都得慢半拍。
有人跟我聊,看到骑手穿着满身logo的工装,心里有点不是滋味。
是啊,衣服本该是身份象征,如今成了流量押注。
你说这世界变化快,连工装都能被算法玩出新高度。
昨天还在为快递员被算法支配感慨,今天已经目睹骑手沦为广告流量的搬运工。
科技确实让社会更高效,也把人变得更像工具。
那天吃饭,看见一骑手坐在路边啃面包,手指头上还沾着点番茄酱。
我突然想,满身logo的他,是不是也会偶尔怀念没那么多广告的日子?
还是说,这就是互联网时代新的秩序?
你会为骑手身上的App扫码吗?
还是只看见那抹橙色一闪而过?
反正我猜,明年这时候说不定又有新工装上线,logo更多、颜色更骚。
到时候我们是不是要开个竞猜,猜猜下一个押宝的App会是谁?
有点意思,城市的流量江湖,永远不会让人无聊,永远有人在下新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