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昂体育
热门搜索:
你的位置:意昂体育 > 新闻动态 >

越南30年“种岛”大现礁:中国渔民石锚与混凝土的南海对峙

发布日期:2025-08-18 21:13 点击次数:185

1988年3月14日的南沙海域,一场持续不到一小时的战斗改变了南海格局。当中国海军502舰编队的炮火击沉越南605号运输船时,大现礁的归属权在硝烟中几度易手。这片面积不到25平方公里的珊瑚礁盘,后来成为南海争端中最具戏剧性的"得而复失"案例。

那天的赤瓜礁海战像一场海上快闪。中国海军以零伤亡代价击溃越军,顺带收复6个礁盘。但胜利的喜悦很快被现实浇灭——距离大陆900公里的补给线让长期驻守变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当中国军队撤出后,越南人用水泥和钢筋在大现礁上写下了续集:4座碉堡像蘑菇一样在珊瑚礁上疯长,50名驻军带着雷达和机枪在此安家。

越南人的基建热情确实令人叹服。最初的低矮礁堡在三十多年里不断升级换代,混凝土平台从篮球场大小扩展到足球场规模。2010年后更上演了填海造陆的神操作,通过抽沙船昼夜作业,硬是把露出水面的礁盘面积扩大了十倍。最新的卫星照片显示,这个曾经只能靠涨潮辨认的环礁,现在不仅有了直升机停机坪,还种上了棕榈树。

有趣的是,这场持久战的武器不只是钢筋水泥。1935年的《中国南海各岛屿图》和1947年国民政府公布的地名,成为中国主张主权的历史底牌。而越南则翻出法国殖民时期的旧账,声称1933年的"安南帝国"管辖记录才是正统。但国际法专家指出,当时中国政府的抗议公文至今还躺在巴黎的档案馆里。

这片礁盘的军事价值远不及它的象征意义。在2002年《南海各方行为宣言》墨迹未干时,越南就悄悄启动了礁堡加固工程。他们深谙"小步快跑"的策略,每次扩建都控制在既不触发国际抗议,又能蚕食实控范围的尺度。2021年的新一轮施工甚至玩起了"绿化伪装",运来土壤种上植被,把军事据点打扮成热带海岛的模样。

资源争夺才是真正的潜台词。大现礁西南150海里处的万安滩盆地,探明油气储量够河内用20年。越南国家油气集团早把钻井平台画进了作业图纸,只是碍于中国海警船的巡航才没敢轻举妄动。这片海域的鲣鱼群也成了受害者,原本丰收的渔场现在横亘着混凝土防线。

北京的应对之策像下围棋。在永暑礁建成3000米跑道的同时,海警船开始24小时巡航监控。有渔民回忆,去年在安渡滩收网时,越南巡逻艇刚要靠近,远处就亮起中国海警的探照灯。这种"你建岛我巡视"的默契,某种程度上维持着危险的平衡。

当年参战的老兵在纪录片里说过:"我们赢了战斗,却输了时间。"现在的大现礁上,越南士兵种植的椰子树已经长到两层楼高,而中国大陆渔船只能在5海里外的公海抛锚。历史总是充满黑色幽默——当年英国海军记载海南渔民在此采螺的航海日志,现在反倒成了河内外交部引用的"国际证据"。

最近流传的卫星照片显示,大现礁东南角新出现了V形防波堤,这个设计明显是为军舰靠泊准备的。越南媒体得意地称之为"不沉的航母",却绝口不提修建过程中有多少珊瑚礁被永久摧毁。南海的风浪依旧,只是漂在海面上的除了往日的渔网,现在又多了混凝土搅拌船留下的油污带。

或许某天潮水退去时,人们会看见礁盘上除了越南的碉堡,还有1930年代中国渔民留下的石锚。

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,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,欢迎批评指正,我们将严肃对待。

查看更多

推荐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