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能想象吗?在印度的一个地方,只用全国4%的土地,却能产出一半以上的印度茶叶!这里还是印度为数不多的石油、天然气和矿产富集区。可让人跌破眼镜的是,这块“聚宝盆”却三天两头闹独立,枪声、罢工成家常便饭。这到底是资源诅咒,还是被低估的金角地带?更离谱的是,这里就挨着中国,却一直被我们当成异国他乡的新闻八卦。不禁让人好奇,阿萨姆邦这出独立闹剧,到底演的哪一出?印度中央政府为何总是焦头烂额?资源这么丰富,为啥老百姓却日子难过?到底是谁让这块宝地成了“火药桶”?
有人说,印度是个“鸡肋国家”,动不动就有小邦闹腾,比如克什米尔,但谁能想到靠近中国的阿萨姆邦,这两年又开始上头。一边是阿萨姆邦独立愿望蠢蠢欲动,烧起自建武装的大旗;另一边印度中央政府则死咬不放,就是不肯松口。双方你来我往,连缅甸和不丹都被拉下水,成了看热闹不嫌事大的“帮手”。如果说,一国之内频频闹分裂是自家事,但这事就像家里隔壁放鞭炮,谁知道哪天会点着自家房檐?别忘了,阿萨姆邦可是我们中国的近邻,搞不好会随时影响中国的边境安全和地区稳定。可印度中央自己都忙活不过来,到底是家底太厚了不怕伤筋动骨,还是顾此失彼顾不上死角?这一场“邦独大戏”,才刚开场,谁都摸不清下一步会走到哪儿。
阿萨姆这块地,历史比很多“老字号”企业还长。最早是西藏吐蕃王朝的一部分,后来独立成阿洪王国,好景不长又成了英国的殖民地。英国人玩的一招叫“拆东墙补西墙”,一边镇压阿萨姆本地人,一边大批搞人口迁移,让孟加拉人、波多人进来和原住民掺和。这局面,就像一个羊圈里塞进几只狼,好端端的就热闹了。从此阿萨姆成了民族、宗教矛盾的大熔炉,英国管得住一天算一天,反正一有乱子就当“裁判员”。
1947年印度独立后,英国一拍屁股走人,把这块烫手山芋扔给了新生的印度。别看印度“联邦制”喊得响,中央天天防着这些“外地兄弟”夺权,分资源的时候把阿萨姆邦晾在一边,经济、政治都被边缘化。想想看,广东要是只靠吃饭发家,深圳却只分点边角料,谁能心服口服?老百姓当然要闹腾,邦政府也对新德里满肚子怨气。
走在阿萨姆大街上,普通民众的烦心事比天还大。有的人怀念老阿洪王国,有的想自己当家做主,有的则只想要一口热乎的饭。结果,这里武装、抗议、对抗,啥都齐活,外头人说它“乱”,可当局者迷,局中人说:没办法,谁让我们总被捏着脖子没法喘气。
不过,乱归乱,外头人看着也许觉得吓人,印度中央却早已习以为常。不少评论认为,阿萨姆邦最多也就闹闹独立,真刀实枪的把印度赶出去还差点意思。毕竟,独立组织零零散散,一山还不容二虎,何况是十几股武装,你打你的,我取我的地盘。外头看起来炮火连天,实则各自为战,实力弱得可怜。1991年“犀牛行动”,印度一口气抬了4万大军杀进阿萨姆,阵仗够大声势也猛,结果人家藏得比老鼠还隐蔽,一轮清剿下来,没见“老鼠”死多少,倒是老百姓日子更坑。
“清清爽爽”的军事行动失败,政府开始想到外援,纷纷找缅甸、不丹帮忙收场,就像打麻将输红了眼找亲戚救场。反对声音也冒了头,中央片面武力镇压被批“饮鸩止渴”,有人说,不如给他们点实在的政策甜头;还有人吐槽,花那么多钱养军队,资源精力耗光了,闹的事反倒更多。看似风平浪静,其实暗流涌动,老百姓的怨气和乡愁越积越深。
就在外界以为印度中央能一步步收拾阿萨姆的时候,剧情突然掉了个大头。阿萨姆的反抗组织“升级进化”,从一开始只敢打军警,到后来银行、政府工作人员都成目标。抵抗运动越来越像一场无差别“全民运动”,不仅让中央政府手忙脚乱,也让投资者和外来人口胆战心惊。反而是各大家族本地势力彼此踩脚,既不甘心拱手让权,也提防对方“上位”,口头上一致独立,实际在半路上厮杀得你死我活。
同一时间,邻邦看得冷汗直冒。要知道,阿萨姆邦这块“交通咽喉”,如果脱印,隔壁几个东北邦会变成印度的“飞地”,谁都能看出来一旦放任这股烈火,中印度边境、藏南地区都要遭殃。印军心急火燎,各路抵抗派歌声嘹亮。前文埋下的线索爆发——阿萨姆不是单纯的油、茶叶问题,而是印度全国“差别观念”下滋生出的深层危机。这不是一颗定时炸弹,是个随时可能爆的火山。
越是闹腾,表面越看不出变化。最近几年,好像阿萨姆没再上国际,局势回归宁静。其实,暗地里还是“枪口未离膛,气氛仍紧张”。经济恢复慢得像蜗牛爬,外资一时进不来,本地企业也风声鹤唳。“独立”“民族自决”成了年轻人最火的口号,连埋头做茶叶生意的中年人也拿起标语。除阿萨姆外,周边几个东北邦也虎视眈眈,有的公开表态要仿效独立,有的搅风搅雨自己抱团,比着看谁的自治牌大。
正当印度忙着搞“印度制造”、推行数字经济时,阿萨姆邦的政商势力却抽不出手发展新产业。新旧利益集团你防我我防你,都怕一不小心被“背刺”。原有矛盾激化,民族、宗教、资源分配三角关系陷入死结,没有妥协的余地。中央、地方双双陷入软摊子局面,外人只见表面平息,其实内里裂痕比以前还深,前景岌岌可危。
说到这,你还真得挺服印度中央政府的。一个阿萨姆邦就能搞得他们这么头大,居然还能假装淡定。有人总说,资源丰富就能发家致富,换别的国家早成亚洲小“迪拜”了。可印度呢?说是“邦兄弟”,其实当亲戚还不如当隔壁老王,日常不给好脸色看,拉资源一出手就是狠的。还指望人家心甘情愿抱大腿?打是打不掉,留不得又嫌弃,看热闹的一群还说阿萨姆人天生闹腾。用力过猛,军事、经济“一锅炖”,明明有块千年沃土,却让群众变成了受气包。你说,中央技术再高超,这“分法”也只怕是比中华田园猫还随性。
点到为止,中央政府确实有一套“控场”手段,可问题从没解决根本。嘴上说给机会发展,实际谁蹭谁的茶叶名气还不一定呢。邦内民族、宗教、反政府武装混搭局,看着是内战现场,实际是国家体制不灵的放大镜。这阿萨姆盆地,原本可以绿水青山、金山银山,别让“独立”成了一代人传说,变成千疮百孔的笑话。本来千里江山就是指望各路骨干共同经营,被冷落成这个样子,光靠几轮“犀牛”可解决不了问题。
话都说到这了,咱就抛个槽点:阿萨姆邦“独立喊了几十年,中央连打带拉都没解决”,这是实力使然还是制度短板?有人觉得邦不团结难脱困,也有人说是中央把富矿玩成贫坑。你怎么看,印度这盘“拼盘联邦”到底靠什么持续下去的?别光看热闹,说不定哪天类似问题轮到中国周边,你会怎么选?欢迎留言一起论道——阿萨姆式“内乱”,到底是无解的“民族难题”,还是人为制造的“管理灾难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