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山前线怎么突然间这么安静,热带丛林只有虫叫。本来天天听的炮响、点射,全没了。最诡异的,就是指挥部下令:大家休息!不许动弹,连热衷巡逻的侦察兵都窝在战壕。“这是放假了”战士互相打趣。没人明白,旅长让全体歇着其实另有安排,一个比谁都清、准、狠的打算:鱼饵扔好了,钓大鱼来了。
老山这块地方,平时鸡犬不宁。前沿小道,时不时转角就是一阵哨所交火。雨林地形,耳朵始终不能闲着。不闹事才叫不对劲。越军突然收敛,风景像画册翻篇。调到前线的电子监听员说,短波里再也没有平时那些带口音的越南话,只留电台噼里啪啦的空波,一整个无线电静默。都知道对面老练——但这次收缩得太坚决,真有猫腻。
正在云南前二线指挥所里,那几天灯一直没关。作战主任通知14军,工事,五天加固到底,地雷布防一层不落。工兵白天夜里倒腾火箭布雷车,地上人头都晕,地下已经埋下三十多万颗雷。大家的袜子还能踩在山路石头,雷早就排满密林和沟壑。搞后勤的卡车部队很忙,自己都记不清一天装卸了多少趟炮弹,过来冲澡的炊事班还顺手递了颗土豆。谁都明白,大动作快来了。
山坳里弹药箱堆得像小山,炮兵库整整齐齐。每个人身上汗水味、泥巴味和火药味混成一块。准备用火炮封死对面整圈。山风吹纸条儿,懂作战的人一看局面,不像正常轮换,这更像要硬拼。实际上,两边都感觉到一场大打就压头顶,区别只是谁迈第一步。
7月11日快零点,监听班突然来人快步报告,越军的电台里冒出一句关键指令:“各部速报准备情况!”译电员神色一下严肃。这个时候,张铚秀就站在地图前,放下茶杯,盯着沙盘,判断:今晚极有可能打响。
正二点半,监听台又捕捉越军无线点名频繁联络。炮兵干脆直接侦察,重炮响了三轮,越军后方亮起来。几百发炮弹拉出一道焦土线。真有潜伏越军在五百米外,关键是打中还死守着,不出一点声音。被观察哨看见都觉得冷,受伤都扛住不喊。这才认清,真有人躲在草里,就是不动。
三点,阵地传来非常特别的一条命令,除了警戒哨都给我睡觉。这种离谱命令,换到平时肯定没人信。战士们瞅彼此一眼,心想上面是不是搞错指令,不去琢磨,照办,都慢慢眯上眼。指挥员二话不说,炮兵默默校准炮位,坦克也慢慢按地图开到射击点,装弹员一边半梦半醒也一边盯着新命令。没人觉得真就闲着。大家心里明白,恐怕这是“钓鱼大法”,等对面自己现身。
五点不到,雾还没散,越军突击队扑向119团3连的前沿。黑影呼啦一下窜出来,先倒哨兵,后撞阵地。同一秒,指挥所呼叫炮群前沿三百米,一句话刚落,火网立刻刮地皮。重炮和坦克按套路排三道阵,机枪手火线交叉。越军主力碰见这种密集开火,没有啥花的可讲。打到九点,前沿堆着整排越军尸体。炮弹架都快空了,炮管烫得冒白烟,装填手低头干活,阵地还有一个难闻焦糊味儿。
可越军没放弃——失去压制后,硬顶着硝烟往高地冲。失守消息上报,后方紧张得不行,弹药告急马上出来。民用卡车队冲进前线,卸药材、生猪,不眨眼就换成炮弹。司机们都跟着军工队干,队伍有点壮观。四百辆地方运输车闯进阵地,炮兵受命马上补弹。
一时间,119团炮群密集射击,把越军队列全拖进火力覆盖。敌876团强攻,有些小道挤得一个班顶几个班也过不去。密集冲击顶多就是送菜。这场面,以前从没见过——指挥部电台干脆一句:“这种炮火密度,钢铁都得融!”能打成这样,和弹药保障分不开。光一天就往前送了3400吨,每名炮兵平均装炮弹13吨,有的连弹药架都坐穿。
傍晚时分,清理战场,连卫生员都随队前推。地上都是烧焦的枪械、血染急救包,尸体成排。前沿一清点,越军遗弃尸体有3800多具。野外草丛、沟壑都泛着火药味。松毛岭成了灰黑色,野草短时间盖不住密集弹坑。
卡车回撤,老百姓把包好的米饭、鸡蛋往车斗扔,连一口热水都不让落下。公路上甚至能看到卸的粮食和被炮弹崩坏的兽药。输送队伍和运输保障,这场仗的决定性环节,全靠后方配合,几乎没露一点怯。
越军第二军区策划两个月的计划全白忙活。六个主力团打残,前线没人敢组织团级反扑,往后老山再没大规模推进。这就是实打实的人力物资碾过来。最后,山涧水流拐着弯带下炮弹碎片,山体绷着焦黑,一通风又冒点新草。阵地守住,所有人放心,这阵子的安静,其实是暴风雨的信号。大家心里都有杆秤,谁虚谁实,打过才明白。
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,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,请及时告知,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